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建立教育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发布日期:2018-01-04    作者:杨占苍     来源:     点击:

建立教育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杨占苍

河北师大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为中学生答疑解惑。(资料图片)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特别报道

近年来,全国师范类院校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要比实际需求多二三十万人,再加上大批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生报考教师岗位,使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样严峻的形势,迫使师范类院校必须回答:师范类院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才能占领就业市场?

与上述严峻就业形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15年,河北师范大学在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跻身就业50强,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更是逐年攀升,学生供不应求。其“秘诀”何在?

在“协同”中把握办学方向

河北师大党委书记戴建兵告诉记者,河北师大与河北省的80个县签订了“顶岗实习基地县”协议,这80个县里的每一所高中、每一所初中目前需要几个教师,需要哪一个学科的教师,河北师大都一清二楚!记者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

为了打消记者的疑虑,戴建兵举例:“景县中学,语文、数学、英语各需要教师3人;枣强中学需要语文教师3人,数学教师4人,物理教师4人……”一所大学对自己服务区域内的就业市场如此了解,是如何做到的?

戴建兵把一张“顶岗实习岗位需求汇总表”递给记者。在这张表上记者看到:80个“顶岗实习基地县”,共需教师4163名,哪所高中、哪所初中、哪个学科目前需要几名教师,从这张表上一目了然。

以前,学校制定招生计划时,首先考虑的是学校的师资设备。换句话说,就是根据学校的情况,能招什么专业就招什么专业,能招多少就招多少。毕业时,紧缺专业供不应求,而饱和专业出现就业难。学校曾经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请了许多权威做了大量市场分析、市场调查,但其结果总是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

2006年,随着学校“顶岗实习”工作的开展,学校与全省各地教育部门甚至各中学建立了紧密联系: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全省各地中学将本校哪个学科缺几名教师上报给河北师大“顶岗办公室”,顶岗办公室再根据需求向这些学校选派进入教学实习阶段的大三学生去“顶岗实习”,为期半年。这样,既解了这些学校的“燃眉之急”,又保证了大学生真刀真枪进入教学一线实习,提高了培养质量。河北师大还把顶替下来的各地中学教师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的置换培训,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线教师由于担任教学任务无法分身进行系统培训的问题。“顶岗实习”使河北师大与各地教育部门、各学校之间实现了共赢。此后,河北师大的专家、教授广泛参与,不仅大大提升全省初高中办学水平,河北师大的专家、教授也从各地教育实践中发现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科研课题。本是“供”“需”关系的双方,成为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同时,这张表还是全省中学教师需求情况晴雨表。有了这张表,在制定招生计划时,每个专业招多少就有的放矢了。

其实,“顶岗实习”对于河北师大办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远不止于此。

前不久,国务院、教育部连续下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版》(征求意见稿)、《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

拿到这些文件,戴建兵很高兴。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建设一批省级政府统筹,教育、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密切配合,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职前与职后相互衔接的国家教育创新实验区,带动区域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当其他学校还在为如何建立“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职前与职后相互衔接的创新实验区”苦思良策的时候,河北师大已在全省80个县建起了这样的实验区。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将教育实践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育实践质量……戴建兵说:“我们已在这条路上走了11年!”也正因如此,河北师范大学入选了“教育部全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在第三级(最高级)认证标准中也对协同育人、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导师队伍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在“协同育人”中要求: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一线学校建立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这在河北师大的“顶岗实习”中,早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运行机制。

经过十多年顶岗实习的探索,河北师大与全省100多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和100多所优质初中建立起了“命运共同体”。

在“协同”中提升办学水平

“顶岗实习”还影响到了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模式等方方面面。

河北师大教育学院副教授蔡辰梅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教师自我认同的资本困境”“教师的制度困境”等多篇论文发表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在全国教育研究领域引起重大反响。谈起自己的成长道路,蔡辰梅说,是“顶岗实习”成就了她。

蔡辰梅是最早的“顶岗实习”带队教师。近十年中,她一共6次担任带队教师,每次带学生去“顶岗实习”,在基层中学一待就是半年,每天都要听课、给学生辅导,与一线老师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工作,结交了大批一线教师,对一线教师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的生活、工作状况有了切身了解。教育现实中的问题使她产生许多思考,产生了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沉重的责任感。这对她的科研产生了巨大影响。

蔡辰梅说:“之前我们的科研状态也就是在办公室写写论文写写书,申报一些课题,然后找资料,找一些老师做一些讨论,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成果而研究。带队下去后,我找到了科研的‘灵魂’,这种体验成为了支撑我进行研究的精神支撑。”

在河北师大,蔡辰梅并不是个例。据统计,河北师大近三年来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的高水平论文达300篇,承担国家、省级科研课题700余项。依据顶岗实习开展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施顶岗实习工程,培养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河北师范大学教师培养模式——职前职后一体化”分别获得2009年、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顶岗实习,推动了校本课程开发。2013年,王换超入职河北师大汇华学院,刚一入职,便参加了学校“顶岗实习”,成为一名带队老师。实习期间,她发现实习中学配备了微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电子白板这些中学早已配备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大学生根本没见过,于是她上书学校“开设教育技术课”,将教育技术列入课程计划,并亲自上阵担任教育技术课老师。她发现学生板书设计不行,就建议学院开设了板书课。她发现学生口语表达不行,就开设“语言文字表达技能及实训”课,还建议学院常年开展教育技术(如PPT课件制作)、板书设计、教具制作、微课等各种大赛。

据统计,开展“顶岗实习”十多年间,老师们开发的“必修课”“选修课”有20多门;参加的各种大赛不计其数,常年开展的就有30多项。这些课程的开设和各种大赛的开展,大大提升了河北师大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顶岗实习丰富了老师们的教学内容。生命科学学院的副教授李秋石在他的课堂上给学生们播放了这样一段录像:某中学教师在给学生上一堂新课改示范课,讲的是生物课本中人体的三道防线:皮肤、白细胞、淋巴细胞。该中学老师采取的是活动教学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皮肤、白细胞、淋巴和细菌病毒,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非常热闹,但课后当听课老师问学生“淋巴细胞的作用”时,却有很多学生答不上来。录像放完了,李秋石问学生:从形式上看,这堂课你们参与度非常高,但为什么教学效果却不好。学生们就新课改存在的问题、新课改应该怎样搞、课堂上学生应该如何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展开了热烈讨论。之后,他又组织大家给那位中学老师提出改进意见,在这个过程中,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到教学设计,学生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明白了许多教学原理。

李秋石参与顶岗实习,从中学教学实际中积累了100多个这样的教学案例。他在自己的教学中增加了大量“案例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他说,他展示给学生的案例,里边的很多细节是书本上不可能有的。所谓教学能力,本质上是知识传授的策略,这种能力,来自于对课堂的观察、思考和教学实践,而不是书本。

河北师大信息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裴红彬告诉记者,全部放下学科教学,拿出整整一个学期去“顶岗实习”,当初最不理解的、最有抵触情绪的,是学校的一些中层干部,他们认为,学生考上大学,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学习专业知识,没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就谈不上专业成长,教学技能应该是学生入职之后的事,因此,顶岗实习占用这么长时间是“舍本逐末”“不务正业”。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整个中层领导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他们普遍认为,“顶岗实习”就是一门课程,而且是整个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是“专业知识”的发展,更多的是教学能力水平的发展。

顶岗实习,为中层领导和老师们“洗了脑,开了光”,使他们明白了“师范院校”的特点;为学校拆了一堵墙,把如何教学从大学课堂搬到了全省中学的课堂;给学生指引了一条路,一条如何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路;给学校搭建了一座桥,一座与全省中学联通的桥。

十多年来,河北师大700多名教师参加了“顶岗实习”。

在“协同”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7岁的青年教师刘博文最近被衡水中学提拔为高三年级德育主任,成为学校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刘博文之所以在“牛人”成堆的衡水中学脱颖而出,是因为他的成绩实在太“牛”:2017年高考,他带的班60多人中,有15人考上了清华、北大。

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业内早已形成一个“33”共识:新毕业的大学生,至少要经过3年的历练培养才能胜任教学,要再经过3年才能成为独挑大梁“送毕业班”的骨干教师。刘博文,一个刚刚毕业、“乳臭未干”的菜鸟,为何能在衡水中学这样一所名师成群的学校取得如此出众的成绩?

衡水中学副校长康新江告诉记者,2013年,衡水中学从全国各大师范院校招录了40名毕业生,其中河北师大毕业生15人,当年秋季开学,20多人通过申请,担任了高一年级班主任。经过两年的实战检验,到高三时留在高三任课的只有5人,其中4人是河北师大的毕业生。

记者查看2013年衡水中学教师招录名单发现,其中不乏来自全国985、211名校,而最终脱颖而出的,竟是河北师大的毕业生!2017年,衡水中学招聘60人,河北师大毕业生45人,占75%。入职后河北师大毕业生的专业成长也比较快,目前衡水中学有11个中心教研室,只有历史教研室主任是南开大学的毕业生,其余10个全部是河北师大的毕业生。

这一串数字背后有什么秘密?

“你是如何上课的?”记者问刘博文。

刘博文:“用8个字概括:备、讲、批、辅、考、评、组、研,即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考试、考卷讲评、组织作业或考试题、研讨……”每一个环节的方法步骤,都讲得非常具体,完全不像一个刚入职4年的老师。

“你是如何管理班级的?”

刘博文:“五个关键:了解班情。制订好一个班级成长方案;开好几个会:班会、阶段性学习指导会、家长会、班级教研会;凝聚各科任课老师形成合力;注意学生思想动向,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注重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树立班级榜样,让每个人都有追赶的目标……”每一方面的目的、方法、案例,清晰而具体。

“你的这些经验是怎么获得的?”

刘博文:“大三那年,半年的顶岗实习,我当了6个月的班主任,积累了数十个班会案例,写了一本班级管理反思心得,这为我今天管理班级积累了经验。这期间,我教授了两个班的化学课,河北师大为顶岗实习生举办了‘优质课大赛’,县教育局为我安排全县仅有的两个特级教师和两个高级教师作为辅导老师,为了这节课,他们和我整整研磨了一个月,结果,我取得了一等奖,这些经历为我入职后的专业成长奠定了非常厚实的基础。”

为了一个实习生的一节“优质课”,县教育局安排了全县仅有的两个特级教师再加两个高级教师作为辅导老师,整整打磨了一个月——这是个例还是泛例?假如每个师范大学的学生——未来的老师——都能经历这样一个“打磨”过程,他们的整体教学水平会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

前不久,在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办公室,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把一摞一摞《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特聘名师指导工作记录》装上车运往各个实习县(市)。他们告诉记者,“每个特聘名师每学期人手一册”,到学期末,要由当地有关负责人和实习带队教师签字后收回,顶岗办根据他们的工作兑现报酬。记者随手打开一本,扉页上,印着《河北师范大学特聘名师指导组管理实施办法》。

《办法》第一段说:“为了加强顶岗实习支教学生教学指导及‘国培计划’——河北省中小学农村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第三阶段(返岗实践)组织与指导,我校决定从各县、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进修学校聘请部分具有特、高级职称、教学成绩突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成立‘特聘名师指导组’。”

特聘名师的具体工作为,每周定期听评实习生的课,从组织教学、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常规等方面对实习生进行教学指导,并从班会、家长会、班级日常管理、班风建设等方面进行班主任工作指导,共11条,其中有一条就是“帮助学生参加学校和当地组织的各种技能大赛”。

2017年10月11日,河北省井陉县第一中学的一节高一年级语文课讲的是《史记》中的《鸿门宴》,上课的是河北师大实习生孔玲茹,听课的是井陉县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市级语文学科教学名师史桃英,她是河北师大聘请的负责井陉县顶岗实习语文学科实习生“一对一”辅导的老师。孔玲茹从时代背景入手,按字词、翻译、分析人物,顺利讲下来,应该说“中规中矩”。

课后,史桃英从备课、教态、语言、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板书、教学重点内容把握、课堂提问、知识拓展等方面一一进行了辅导点评。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史桃英对教学设计进行点评时说:“这样的教学设计其优点是层次清楚,每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很突出,它的缺点是虽然也有一些学生讨论,但学生始终处于被老师牵着往前走的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参与度、思维活跃程度不高。”孔玲茹疑惑地看着史桃英,史桃英接着说:“假如你开始把这样一个问题抛给学生,‘项羽一代英雄,却落得自刎垓下,应该说鸿门宴是一个关键节点。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项羽如此下场?’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课文、分析人物、掌握关键字词,学生就会在整堂课处于一个积极探究的状态。”孔玲茹听后双眼放光,大呼:“醍醐灌顶!”

经过名师如此“精雕细刻”,其教学水平岂能不“突飞猛进”!

目前,河北师大各县、市“特聘名师指导组”共聘请中学特级教师180多名,中学高级教师200多名,省市级骨干教师400多名。试想,有这么多像史桃英一样的名师常年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在河北师大的毕业生中,会涌现多少个“刘博文”?!

在“协同”中服务地方教育事业

近年来,在河北省中学校长中悄悄流行起一句顺口溜:“百姓有困难找警察,校长有困难找(河北)师大。”

涉县一中有教职工430人,其中女教师230人,大部分处于生育期,放开二胎生育后,许多老师决定生二胎。新学期开学前,就有30名女教师要在下半年休产假。

学校教师编制是2012年由人事、编制部门核定的,当时学校只有20个教学班,1500名在校生,今年开学后,教学班将达到36个,近3000名在校生,教学班、在校生都增加了近一倍,但教师编制却没有增加,每个老师几乎超一倍工作量,如今又一下子减少30人,一些学科真的就“摆布不开”了。以化学学科为例,应该有18个老师,但实际只有10个,这次又有两个要休产假,能上课的只有8个,每个老师增加一倍工作量,仍有两个班不能开课。眼看开学日期逼近,校长申金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找教育局、找人事局、找编办、找县委政府,虽然上级部门答应酌情增加编制,但毕竟远水救不了近火。他想从社会上招“代课老师”,但在这个偏僻的小县城,本科毕业待业的就很少,师范院校毕业待业的就更少,本科师范院校毕业愿意来学校代课的更是少之又少。

情急之下,他马上给河北师大顶岗办写了一个“求援报告”:急需支援顶岗实习学生,化学学科9人;生物6人;物理6人……

开学之前,河北师大派了18个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虽然并没有满足他的需求,但足够解他的“燃眉之急”,学校顺利开学,学生们按时上课。

河北师大顶岗实习的学生来了,不光解了申金生的“近忧”,还解了他的“远虑”。长期以来,由于学校编制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申金生根本无暇安排老师们走出去学习培训。实习生来了,还带来了师大的教授专家及教学一线的特级、高级教师,申金生除要求本校的带教辅导老师和这些专家、名师一起听课评课之外,还组织全校老师都来参加听评课,听这些专家、名师讲解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要求,有时还请这些专家、名师听评本校老师的课。

申金生说,顶岗实习,等同于给学校带来了一个由名师专家组成的培训团队,使本校老师在不脱岗、不影响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随时随地接受高水平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培训不是空讲理论,而是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的就是本校的甚至本人的实际,培训效果要比送出去参加培训还要好。

由于长期扎在教学中,涉县一中的老师们从没有心思想科研,也不知道科研怎么搞,论文怎么写。专家、名师来了后,积极指导涉县一中的老师们写科研论文,邀请老师们参与科研课题、一起申报课题,学校的科研氛围逐渐浓厚起来。今年,涉县一中成功申报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3项。

近两年来,全省实习学校教师在河北师大专家、教授和特聘名师指导下单独申报或合作申报的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已达300多项。

如果说涉县一中代表了重点高中与河北师大协同发展的模式,那么,元氏四中则是一所农村中学与河北师大协同发展的典型。

元氏四中原是一所没有特色的普通农村高中,2012年,学校招生已十分困难,眼看“没学生可教”了,许多老师调走了,留下的也人心散了。校长窦文增知道,与那些重点中学“拼升学率”是死路一条,想走特色发展的路,但当时学校根本没有受过音乐美术专业训练的科班出身的老师,要举办特色班,纯粹是“无米之炊”。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窦文增找到河北师大顶岗办主任赵夫辰求援,要求学校每期选派优秀的音乐、美术专业的学生到元氏四中参加“顶岗实习”,赵夫辰向时任党委书记李建强、主管副校长戴建兵汇报并得到了大力支持。就这样,元氏四中的音乐、美术班开办起来了,到2014年高考,学校的音乐美术专业“一炮打响”,考上了20多个一本。如今这些特色专业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品牌,四中也成为小有名气的“艺术特色高中”,河北师大每年仍然选派优秀的学生到该校顶岗实习。窦文增说,四中和河北师大,是“同呼吸,共命运”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在“协同”中让教育教学回归“本然”

十多年来,河北师大的顶岗实习对河北省初、高中甚至整个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许多是校长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的。

临城镇中学地处临城县城中心,一个约10来亩的校园里,有90多名教师,1000多名学生。从2013年起,临城镇中学每年要选派6名优秀教师到本县西部山区支教,这让学校本已不足的教师更加捉襟见肘。为了补充教师空缺,学校加入了河北师大“顶岗实习”学校。

由于编制限制,学校教师严重老化,90多名教师中,40岁以上的占了一半。校长张志平说:“一帮四五十岁的老师,带着一帮青春叛逆期的学生,学校教育产生了许多问题。”最让张志平头疼的是每天中午和下午的课外活动时段,由于校园小、学生多,学生间摩擦不断,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打架斗殴、学生告状的状况。无奈之下,学校规定,每天午饭后,学生必须呆在教室,坐在自己座位上,不许出教室门,但十多岁的孩子哪能坐得住,千方百计往外跑,不得已,学校每天中午加派五六个老师在在楼道、校园巡逻。

但自从河北师大顶岗实习学生来到学校之后,上述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学器乐的嫣然同学在学校组织了“尤克力力乐队”,并在全校举办了首届艺术节,参加的学生有200多人;在大学选修过足球的金梦同学组织起“校园足球队”,167名学生报名参加训练;学中文的学生成立了诗社、辩论社,200多名学生报名;学数学的成立了“趣味数学”活动小组,100多名学生报名;物理、化学、生物也都成立了活动小组。学校一下子成立了七八个社团组织,这可乐坏了长期被禁锢在座位上的学生们。每到中午和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他们欢天喜地就像过节,有的学生报了好几个社团,只恨自己分身乏术。

校园里打架斗殴的没有了,每天找老师、校长告状的也没有了!

一位研究学校教育的专家看到此情此景表示:“顶岗实习,让学校教育回归了‘本然’。”

回归“本然”的不只是学校的教育活动,还有学校的班级管理及教学。

2011年,武安市第三中学来了16个顶岗实习学生,校长王陆军“多了个心眼”,把他们安排在当时比较差的班。但到了期末考试,师大实习生刘凡任两个班数学课,从开学第一次考试的年级倒数第三、第四,到期末考试的正数第一、第三;罗颖所带的班从开学第一次考试平均成绩的倒数第二,到期末考试的正数第二,她们的成绩赶上甚至超过了本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这个结果引起王陆军的关注。后来他发现,其他一些实习学校如成安县一中、涉县一中也有类似现象。王校长把这一现象叫作“实习生现象”。正因为这些实习生是初生牛犊,他们没有束缚和“修饰”,所以才最为“真实”,如果把这些“真实”搞明白了,也许就能找到教学、班级管理的规律。

从此之后,王陆军给自己确定了一个研究课题:“实习生现象”研究。通过研究他发现,这些学生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由于和学生“泡”在一起,因此能够经常“无意中”辅导学生“预习”,使备课、讲课非常具有针对性,上课时“讲课”的时间相对少得多;课后作业不多但目的性很强。对比本校老师,王陆军发现,本校教师普遍备课时只管备书本、备知识却忽略了备学生,上课时满堂灌,只管“教”却不重视学生的“学”。

随着王陆军“实习生现象”研究,学校出台了一系列课改措施,如备课要有学情调查(预习)及学情分析的“两备、两研”模式,“学(自学)—讲—思—练”的课堂模式。

王陆军还提出了“陪伴”的班级管理思想,他认为,班主任要变“管理”为“陪伴”。王陆军说,“实习生现象”的研究,正在使学校的教学和班级管理趋向“本然”。

……

一所“省属”师范大学,如何与本省教育事业建立“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河北师大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