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乡村振兴,农职院校大有可为
(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覃礼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振兴战略既吹响了决胜小康的号角,也给农类职业院校办学指明了方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农职院校要立足实际,增强“贴农”意识、加大“惠农”力度、注入“援农”力量、开展“校农”结合、传播“兴农”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发展。
增强“贴农”意识,理清服务思路。农村的快速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对于农职院校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农职院校要以乡村振兴为己任,增强“贴农”意识,理清服务“三农”思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优化涉农专业设置、扩大农类招生比例,实施“精准招生、精准培养、精准资助、精准就业”工程,确保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有业就、就好业。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实际,开展“聚焦‘三农’传真经,扶贫扶志动真情”系列扶贫活动,探索校、村“共建、共管、共用、共育”的育人模式,开展“一户一人”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技能人才和致富能手,实现“职教一人、脱贫一户、幸福一家”,走一条科技兴农之路。
加大“惠农”力度,促进创新发展。农职院校要积极参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在服务农村产业革命上下功夫,鼓励广大教师深入乡村,按照“百姓家中做文章,田间地里出成果”要求,根据村情做科研、围绕产业搞服务,把汗水洒在乡村大地。同时,农职院校还要注意成果转化,通过完善支持农村发展政策,更好地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农产品上行中,注重突出区域品牌,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农资、加工、物流等多种社会化服务业务,大力推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创新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践行,走一条质量第一的兴农之路。
注入“援农”力量,激活内生动力。农职院校要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育人作用,更加注重激活贫困户致富的内生动力,通过驻村书记、培训队、博士团、教授组等多种形式,注入“援农”强大力量,为乡村发展问诊把脉。大力培养“爱农业、懂农业、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等。同时,选派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各级乡村振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充分发挥高校“智囊团”作用,发挥统筹城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引领作用,更好引导乡村振兴,走一条规划引领的兴农之路。
开展“校农”结合,实现农民增收。今年是全国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实践证明,职教扶贫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如何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贵州省教育厅以“校农结合”为教育脱贫攻坚战的突破口,按照面上推进、点上突破、点面结合、不断深化的工作思路,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校农结合”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以“校农结合”助推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实现购买数量增加、产业调整推进、扶志扶智同步,确保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省通过营养餐原材料集中供应,扶持鼓励贫困农户订单种植、养殖农产品,实现学生营养计划“企业+基地+贫困农户”模式,使更多贫困农户逐步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走一条地方特色兴农之路。
传播“兴农”文化,提升乡村文明。农职院校要主动承担农耕文明传授任务,通过建立乡村文化馆、乡贤馆等阵地,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提升乡村文明,增添农民的精神食粮。为了强化农业历史教育,铜仁职院设立了500平方米的农耕文化馆,让当代学生了解“三农”发展史;通过开展“三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精神生活,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一条文化致富的兴农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农职院校需要不断增强贴农意识、加大惠农作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五大兴农”作为,助推百姓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年09月04日】